《一立方厘米的眼淚》把眼淚凝結成冰塊,《永ING》用數百支毛筆排列出巨大的“永”字,《大河報》將全年的報紙搓線編成口袋……7月5日,成都藍頂美術館“明天當代雕塑獎”作品展現場,這些新異的雕塑讓觀眾大開眼界,這場始于6月28日的展覽將持續(xù)近兩個月,還在引發(fā)更多的話題。
“明天當代雕塑獎”始創(chuàng)于2013年,由四川美術學院和一家名為明天文化的藝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fā)起,面向45歲以下的青年藝術家,已躋身中國雕塑界獎項前列,與中國雕塑大展、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與后兩個獎項相比,“明天當代雕塑獎”的影響力來自它社會資本的背景,這已成為當下雕塑藝術生態(tài)的激活力量。
給新藝術力量以機會
“前兩屆評獎,活動限于校園內進行,但漸漸贏得了多方關注,作品從西南地區(qū)征集逐漸擴展到全國范圍。本屆受藍頂美術館邀請,評獎作品首次出展公共藝術機構,又是一次藝術外延的擴展。”“明天當代雕塑獎”獎項學術主持、四川美院雕塑系主任焦興濤透露,今年共有300多位藝術家提交了1000余件作品。經過評選,20位青年藝術家入圍展覽并先后在重慶、成都兩地展出作品,其中5位榮獲“明天當代雕塑獎”獎項,顯示了青年藝術家的實力。
社會資本主辦藝術獎項,大都針對青年藝術家和高校學子,采取“評獎+展覽”的方式進行。成都西村藝術空間主辦的“西南地區(qū)高等院校畢業(yè)生藝術作品聯展”(簡稱“西南聯展”),也是社會資本設立的藝術獎項,2010年至今已連續(xù)舉辦五屆,吸引了十余所高校學生的600余件作品參展,涉及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近10個藝術門類。“我們到各個高校的畢業(yè)展現場挑選作品,針對學生作品進行評選并予以獎勵,反映的是最新的創(chuàng)作力量。”西村藝術空間運營總監(jiān)徐友玲表示。
給多元化提供空間
社會資本主辦的藝術獎項,惠及更廣泛的創(chuàng)作群體和多元藝術生態(tài)。徐友玲介紹,“西南聯展”連通高校和社會,為即將跨出校門的藝術畢業(yè)生提供平臺,實施簽約代理制,幫助他們完成自我定位,同時讓社會關注他們,促進年輕藝術家作品的市場轉化。“經過我們的運作,有些作品已經升值了10倍。”
本屆“明天當代雕塑獎”獲獎作者葛平偉算了一筆賬,自己每年花在雕塑創(chuàng)作上的費用將近5萬元,依靠“四川美院青年藝術家駐留計劃”的補助,以及藝術機構收藏、藝術獎項獎金勉力維持。“2萬元的稅后獎金在業(yè)內算高的了,解決了將近半年的費用。”
算上獎金、物流、畫冊及各種配套活動支出,本屆“明天當代雕塑獎”總共花費約70萬元,明天文化承擔大部分,還得到了一些藝術家的支持。明天文化董事長向理表示,“獎項的品牌影響力已經收獲了城市雕塑、商業(yè)地產、酒店管理業(yè)的關注和支持。”
西村藝術空間背后,同樣有創(chuàng)意園區(qū)、文化傳播、藝術及衍生品經營機構的資助。
社會資本的介入讓藝術生態(tài)更豐富。向理表示,“明天當代雕塑獎”注重實驗性、開放性,尋求雕塑與裝置、行為、新媒體等藝術門類的結合,符合國際雕塑藝術發(fā)展趨勢。
在雄厚的社會資本支持下,藝術獎項也特別重視專業(yè)性。“明天當代雕塑獎”初評專家來自國內九大美術學院,“西南聯展”舉辦期間,各類藝術沙龍、講座及公開課也同期舉辦,以積累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