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踏浪80載,他選擇用石頭這種最堅硬的物質來承載思想。他憤世嫉俗,雕刻內(nèi)心對社會的不滿;他用大智慧,化解藝術路上的潛伏危機;他卓有遠見,賦予雕塑永恒的“生命”。今天,我們走近雕塑大師潘鶴,揭開廣州城的象征性雕像——解放像不為人知的秘密。
談起廣州城,兩座雕像就是象征——五羊像和解放像。解放像是座巨大的16米高雕像,聳立在海珠廣場上,經(jīng)過年月的洗禮,它已經(jīng)完全融入了廣州人的生活背景。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尊看似帶有濃重革命色彩的雕像,其實是一枚巨大的印章。它以時間為錦囊,這種異常浪漫的方式,藏著潘鶴對百年以后的寄語,靜靜地印在百年前的江邊,等待被重新揭開。
對于雕塑家而言,作品的生命蘊藏在他內(nèi)心想要表達的東西上。潘鶴談到:“從雕塑角度考慮,當代僅是一百幾十年的事,但我考慮的是一百年后的事。藝術百年后便是永恒。”
潘鶴潛心雕塑
自參與建造解放像起,一個秘密就藏在潘鶴的心底。原本定稿的紀念像是踩著青天白日旗作為標識,剛猛而激烈,但藝術和政治從來不是一個世界。潘鶴非常抵觸。
如果完全按照官員的指示做,會遺臭萬年;但不按照指示做,立即槍斃。當時的潘鶴很苦惱,“作為藝術家我覺得不應該,目前可以踩國民黨旗,將來不踩怎么辦。但官員不這樣想,他認為我黨解放了廣州,不是國民黨,所以要把國民黨旗踩住,那時候思想沒通。”
但潘鶴也是個聰明圓滑之人,他答應建造解放紀念像后含糊其辭,以時間匆忙為借口,請示領導繼續(xù)完善樣品。領導不了解情況,蓋章同意了,潘鶴立即把國民黨旗改成了鮮花。
在解放像中,還有很多不為人知又蘊含著潘鶴大智慧的東西。實際上,他把整個造型設計成一個圖章,下面是一個四方座。他特地做了一個拓印,藏在了圖章下面,寫上“一切政權屬于人民”這幾個大字,要搬走雕像才會發(fā)現(xiàn)。“吊上去后我跟梁明誠(參與建造者之一)說,你千萬不要給他們知道,不然我就可能被槍斃。”潘鶴回憶起往昔。
廣州解放紀念像
潘鶴在廣州美術學院住了大半輩子,建國后的作品幾乎都誕生于此,這里是他思想的主戰(zhàn)場。對于潘鶴而言,藝術完全不是一種職業(yè),而是思想的爆發(fā),最后他選擇雕塑作為表達他內(nèi)心世界的手段。
當談到為什么從事藝術時,潘鶴坦言是因為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潘鶴父母不讓他從事藝術,認為藝術掙不了錢,養(yǎng)不起父母妻兒。十來歲風華正茂時,潘鶴有了女朋友,兩個人談情說愛想結婚,但女朋友的爸媽不同意,“除非你立刻改行,才能把女兒嫁過去,不然將來怎么養(yǎng)得起。”從此潘鶴變得憤世嫉俗。
潘鶴曾寫下罵人的詩:“‘弄虛作假終成空’,那些人弄虛作假都沒用的,‘青山依舊在,哪管垃圾浮’,我青山在沖不倒的,垃圾水沖不倒。‘一杯紅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社會就是這樣,所以我看不過眼,很多事看不過眼。”潘鶴率真地表達內(nèi)心的不滿。
潘鶴認為有話要說就說出來,但是文學家很難,白紙黑字容易被人抓住痛腳,但雕塑家要說的話很概括,你說是這樣我說不是,你很難抓到我痛腳。這也是率真的潘鶴選擇從事雕塑的原因之一。
潘鶴與其雕塑作品
藝海踏浪80載,潘鶴已經(jīng)創(chuàng)作了600余件大型雕塑。2008年,潘鶴雕塑園落成,收藏170余件雕塑,其中更多的雕塑和解放紀念像一樣,已經(jīng)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環(huán)境。潘鶴說,這里更像是他和雕塑的家,把海內(nèi)外的作品像孩子一樣一個個接回來,聚首一堂。只是,過程會很漫長。
潘鶴的思想是很復雜的,但他希望藝術是最單純的。但社會對藝術的態(tài)度,讓他很失望,所以他做了魯迅雕塑,取名《睬你都傻》,表達他個人對社會思想的不屑。
政治講究眼前利益,不斷改朝換代,但藝術不是這樣的,它擁有千年歷史,是永恒而不可毀滅的。潘鶴說:“整個人類歷史靠雕塑流傳下來,文字未出現(xiàn)時已有雕塑。政治全憑權力,沒權力就垮臺。”
一個雕塑公園有170多件作品不難,難的是這些作品是70年間陸陸續(xù)續(xù)創(chuàng)作出來的。所以只有潘鶴能做到,也只有他的堅持才能做到。潘鶴僅圍繞他經(jīng)歷過的歷史,發(fā)出他的聲音,積累到今天就形成了真真實實的中國發(fā)展史。
潘鶴認為,雕塑家一生能有十件八件偉大的作品已是了不起,所以要讓更多的人看到作品,發(fā)展室外藝術,建設城市文化形象。“作品被有錢人收藏,放家里給妾侍、給老婆、給保姆看?我才華有限,青春有限,不走那條路。”潘鶴說。
文革前,雕塑做出來后沒地方放,變成架上雕塑,展覽完都放家里,放室內(nèi),很難和觀眾見面。中國美協(xié)雕塑藝委會副主任梁明誠說:“因為這個功勞潘鶴老師功不可沒,自從改革開放之后,潘老師看到整個雕塑的發(fā)展趨勢。寫了篇文章,叫《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城市建設不能沒有文化建設,文化建設不能缺少文化形象的東西,就是城市雕塑。”
當初放棄筆墨紙硯,選擇石頭這種最堅硬的物質來承載思想,潘鶴已經(jīng)想到人生雖短,藝術可長。
數(shù)十年鉆研室外藝術的他,突然對一棟房子關懷備至。這是園內(nèi)的潘鶴藝術館,大概也是承載著潘鶴的感情,卻不是出自他手的建筑。藝術館出自潘鶴的兒子,潘奮之手。
潘奮介紹道:“他的生活品味可能因為長期在澳門生活,非常西化,包括審美也是西化的,只喜歡這些歐洲式的建筑,在香港、澳門叫殖民地建筑,所以他建美術館也一定要這樣的。”
潘鶴對澳門很感興趣,一生最幸福也最痛苦的時光都在澳門。他把任務交給兒子潘奮,在自家的地上建造藝術館,保持葡萄牙風格,能夠回憶當時在澳門的歲月。潘鶴認為兒子潘奮最大的作品就是這間屋子,是他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潘鶴感嘆道:“我上一代人沒見過多少東西,下一代也沒有,所以我非常珍惜,經(jīng)歷了這么多,在夾縫中生存。我儲蓄了很多,有感而發(fā)。”
潘鶴大事年表
年
月生于廣州市。5歲上學,課余請家庭教師補習“四書”、“五經(jīng)”。
年
就讀于香港德明中學,開始酷愛水彩寫生。老師為林琴南弟子賀蕪庵。
年
太平洋戰(zhàn)爭結束后,來往于香港廣州之間,結識周方、聯(lián)合國畫家瑪麗安及符羅飛、陳錫均、丁紀凌、鮑少游等美術家及香港一些官員如港督葛亮洪等,并加入香港藝術協(xié)會,參加過兩屆美展并售出3幅水彩畫給英國官員。
年
就讀于廣州華南人民文藝學院,任學生代表。三個月后被派往中山縣征糧及整頓農(nóng)會,隨后又派往土地改革試點工作隊任土委會宣教委員及千作組組長。土改運動結束后借調到華南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編輯出版部任代組長。其間發(fā)動學院同學繪制抗美援朝宣傳畫一百幅后又派往廣州市民主改革工作隊到省郵電總局任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工作隊組長。曾以舊作高爾基像參加省第一屆美展。
年
籌辦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任專職理事,負責創(chuàng)作委員會組織工作。出席第二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為廣東省第二屆美展創(chuàng)作《當我長大的時候》。
年
廣東省籌備廣東省美術學院,未及成立。中央已批準中南美專南遷。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創(chuàng)作《艱苦歲月》、《兩代》。
年
文藝整風后全家下放高要新橋鄉(xiāng),半年后回城。患格林巴里綜合癥,病危!镀D苦歲月》被選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在莫斯科展出。
年
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定性為資產(chǎn)階級反動學術權威,關進牛欄監(jiān)禁并被批判斗爭。釋放后又被迫介入華南師范學院兩派為爭建毛主席像而引發(fā)的著名廣州市第一場大規(guī)模武斗。
年
患腹膜炎病危,先后在腹部開刀8次。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創(chuàng)作《大刀進行曲》,為省美展創(chuàng)作《路》,為星火燎原館合作《攻占總統(tǒng)府》。
年
文化大革命基本結束,被選為廣東省美協(xié)副主席,任廣州美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參加南昌起義紀念碑浮雕創(chuàng)作,任創(chuàng)作組組長。
年
為中山縣溫泉賓館樹立室外雕塑,為雕塑進入賓館開路;為石景山開路,為珠海市荒郊建立《珠海漁女》,為先有雕塑后有城市,先有雕塑后有傳說開路。寫《雕塑主要出路在室外》等多篇文章,發(fā)表于廣州報刊,后轉載于北京《美術》雜志并作專題演講。向廣州美院申請由雕塑系畢業(yè)班與華丁設計院合辦雕塑與建筑相結合的一年制培訓班,被院領導否決制止。一月從歐洲考察回國后,考察團向國家計委提議成立全國城市雕塑領導機構,撥款復興城市雕塑。建議把廣州解放紀念碑領導小組保留兼管廣州市戶外雕塑,被批準并任命為副組長。
年
為深圳市政府大院建立《開荒!枫~像及《艱苦歲月》銅像。陳嘉庚銅像、李鐵夫銅像落成。廣州和國大酒店18層外墻1000多平方米鎏金線刻落成。塑《馬克思、恩格斯友誼像》。參加香港戶外雕塑展。
年
制作《和平少女》石像,專船運送到日本長崎國際和平象征區(qū),并往日本現(xiàn)場指導安裝。另外制作1米《和平少女》石像作為國禮,陳列于長崎反原子彈博物館。
年
訪問加拿大溫哥華。率代表團到臺灣土持《海峽兩岸雕塑聯(lián)展》。省政府正式批準在廣州建立潘鶴雕塑園。
年
受聘為第五屆全國美展評選評獎委員會副主任。
年
受聘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雕塑博覽會咨詢委員。赴美國波士頓參加16屆國際雕塑會議。代表來自三十多個國家。籌建廣州市雕塑公園,任副主任,在1997年元旦落成。
年
受國務院組團赴香港為97香港回歸紀念像選點。受聘為97香港回歸美術展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及97香港回歸雕塑大展藝術主持人。與雕塑系老師赴俄羅斯考察。為北京盧溝橋重塑《怒吼吧!睡獅》8米高銅獅。完成上!稛o名烈士》石像安裝工程。 。
年
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布"造型藝術終身成就獎"及廣東省文藝領軍人物稱號。
年
中國雕塑學會授予“雕塑藝術終身成就獎”。
年
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全國文聯(lián)及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共同頒布的“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 。
年
獲中國國家畫院授予文藝界首批“院士”稱號。同年應中國僑聯(lián)暨美國相關組織邀請參與紀念中美建交30周年文化交流活動,與潘奮合作的大型不銹鋼雕塑作品《青枝綠葉》作為國禮于2009年運抵美國新澤西的漢密爾頓國際雕塑園永久收藏。
年
獲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頒予的“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廣東省委宣傳部發(fā)起并授予的“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為深圳市委大門廣場創(chuàng)作主題雕塑《自我完善》;國為紀念葉挺將軍誕辰115周年而創(chuàng)作騎馬銅像《葉挺將軍》完成并安在惠州葉帥故居廣場;為配合廣州2010亞洲運動會與潘雷合作并完成廣州新中軸線亞運標志雕塑《啟航》;籌建潘鶴雕塑藝術園內(nèi)“潘鶴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