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王府井商圈出現一個少年半裸雕塑,還有一個女性雕塑胸部裸露。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審美觀念不同的是,這些塑像的尺度有些超乎尋常,而且多數人認為塑像本身的“美感不足”。這不免讓人提出一些質疑,安放這些雕塑在商業(yè)場所是否妥當,究竟是藝術還是“商業(yè)噱頭”?(6月30日《北京青年報》
裸露的雕塑,是藝術還是低俗,外行很難分得清。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展示品,雕塑如果不考慮放置環(huán)境、公眾審美等綜合因素,即使再有藝術性的作品,也很難得到公眾的認可。
由此而言,雕塑的問題不在于裸,而在于“裸”的不是地方。就像是:人穿著睡衣,在家里算正常,在大街上就是異類。所以,王府井商圈的雕塑顯然放錯了地方,缺乏對受眾差異性、環(huán)境兼容性的考慮。
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視野內充斥很多華麗炫目的感官刺激,而裸露雕塑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裸露雕塑總是具有刺激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又來自于對禁忌的觸碰。當然,就雕塑藝術本身來說,尺度大一點甚至爭議大一點,都是允許的,沒有必要見裸思淫、凡裸必諱。況且,王府井商圈這些雕塑,也沒有裸露到太低俗的地步,無需舉著高雅的大棒將其打死。
然而,雕塑本身沒問題,并不代表擺放沒問題。王府井的這些雕塑引發(fā)的爭議,除了讓人看不懂,關鍵原因就在于放在商業(yè)場所,沒有考慮包括少兒在內的大眾感官,與消費者一般性的審美認知有距離,對環(huán)境兼容性更是有所忽視。如果這些雕塑換個地方,放在798這樣的藝術區(qū)內,并沒有人覺得不妥。但商圈不同于藝術區(qū),觀眾的審美素養(yǎng)和心理接受能力不同,放置大尺度雕塑,不僅有吸引眼球、博商氣的嫌疑,更因擺放環(huán)境的錯位,顯得不倫不類。
雕塑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也就是它所擺放的場所,決定了它所給予觀眾的影響效果。從這個角度講,王府井雕塑的問題,就在于與周邊環(huán)境“脫節(jié)”。比如,這些雕塑如果放在展覽館,它就是純粹的藝術品,觀眾可以喜歡也可以不喜歡,但往往都會包容。然而,放在購物中心,它們是商圈的一部分,藝術與商業(yè)環(huán)境如果不協調,必然招致非議。畢竟,商場是十分多元的,人群也是多樣化的,雕塑應考慮孩子、父母以及大部分不理解藝術人的感受。如果因為擺放裸露雕塑,讓消費者臉紅、不堪直視,那么商家預想的“提升購物體驗”,就會適得其反。
一件東西總有適合放置的地方和不適合放置的地方。就雕塑而言,藝術品適合放在展覽館,而商場雕塑最好是雅俗共賞。為什么比利時廣場上是一個小孩站著撒尿,而不是一美女蹲下“解手”,就是考慮到受眾的差異性、環(huán)境的兼容性。所以,王府井商圈的雕塑最好“搬搬家”,如果非要擺放雕塑,就必須掌握好尺度,不能只博眼球,更要遵守價值觀、道德觀和文化教育的引導規(guī)則。
雕塑可以體現一定的人體“朦朧美”,但如果放錯地方,就可能被視為“缺少靈魂的藝術裝飾”,引來或低俗、或色情的質疑。推而廣之,不管是商圈,還是公園、廣場、街道,雕塑擺放都要考慮受眾差異性、環(huán)境兼容性,做到因地制宜、格調匹配,否則就會像“穿著睡衣上大街”一樣,地方不合適,怎么看都別扭。